2016~2020年正值我国“十三五”规划时期,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的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时期。学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是发展的黄金期,更是发展的攻坚期。学院要实现美好愿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决策、真抓实干,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省、市发展规划,“以人为本,质量取胜;突出特色,崇尚技能;面向市场,全面发展”,深刻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努力探寻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校企合作,坚持走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多元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二、总体目标
夯实基础,精准攻坚,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精心打造区域最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部分 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发展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安徽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的通知》(皖政[2009]8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皖办发[2005]21号)、《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六办发[2006]38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六政[2015]50号)。
四、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硬件设施。学院主校区现占地200亩,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西扩100亩土地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市发展委已同意西扩建设规划。在开发区征地350亩,建设第二校区,集汽车工程、短期培训、鉴定考试于一体,前期工作逐步推进。到2016年,主校区将有300亩土地,第二校区预征地350亩。另有驾培中心70亩、建设分院30亩、交通分院50亩土地可使用。学院现有资产约2亿元,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师资力量。学院现有职工266人,能承担教学的有246人,占比达95%,另有46名兼职聘用人员,主要承担实训教学和驾驶教练工作。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讲师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42人,占17%;具有讲师职称或技师职业资格的67人,占27%。
(三)办学成效。通过多年的积累,学院数控、模具、车工、装配钳工、电气等专业在历年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赛中夺得三等奖以上者达91人次,已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稳步提升。
第三部分 目标任务
五、办学规模
按照“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学制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工学结合“企中校”等各类型办学规模。学制教育总量控制在册生5000人至6000人,在校生4500人左右,年招生实现2000人至2500人,其中:预备技师占比达到5%,高级技工占比60%以上,中级技工占比30%以内。
2016~2020各类型办学年度招生规模
年度
学制教育
短期培训
驾驶员培训
校企合作企业班
2016
1500
20000
3000
500
2017
1500
20000
3000
500
2018
1800
25000
4000
800
2019
1800
25000
4000
800
2020
2000
30000
4000
1000
六、招生就业
(一)构建招生体系:
1、在稳固全员招生的基础上,建设一支10~15人的专业化招生队伍,常年与中学、社保平台、招生宣传员联系。
2、与50所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3、建立50个区域外招生宣传点。
4、培育并聘请200名招生宣传员。
5、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平台宣传招生。
(二)开展就业教育:结合本院学生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就业教育教材,在第4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针对就业形势、就业心理、职业定位、职业成就与人生理想等展开教育,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增设职业能力拓展训练,开发学生第二技能,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为学生多途径就业及拓展就业空间提供指导服务。
(四)提高就业质量:把就业工作作为稳定社会、吸引生源、促进招生的重点工作来抓,实现招生与就业良性互动。与60家规模以上、就业环境好、社会保障完善的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积极促进企业与学院联合举办“订单班”、“冠名班”。积极实施跟踪服务,提高就业稳定率。创造条件,引入“企业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创造更大就业选择空间。
七、教学工作
教学以严密教学组织为核心,以教研和教改为主抓,以丰富教学活动为补充,抓好骨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实训教学,逐渐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充实办学内涵积累力量。
(一)优化专业设置。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市场需求,着眼于学院办学实际,重点发展机械类、电工电子类、汽车维修与保养类、建筑类、学前教育类、经贸旅游类专业,优化控制在20个,精心打造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建筑施工、物流管理、学前教育等骨干专业。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新专业筹备期原则上达到一年以上。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围绕每个专业建设“1~2门精品课程、3~5门骨干课程”的目标建设好课程体系,本着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原则,建立动态课程管理体系,紧贴用人单位的需求。建立专项资金,就专业开发和调整进行研究。
(三)改革教学模式。围绕教学成效这个总目标做文章,围绕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解题目,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积极推进模块化、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探索“菜单教学”方式的运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技能,增强课堂吸引力,增加实训教学课题量和校外实习的时间段。探索预备技师培养过程中实施导师制。
(四)加强教材建设。组织人员进行充分调研,对现有教材进行评估和筛选,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编写,激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发教材或讲义,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增加典型案例学习内容。建立教材信息库和教学资源库。
(五)强化校外实习管理。建立校外实习统一管理机制,实施校外实习责任人制度,安排好校外实训课题,做好校外实习事务记录。加强校外实习学生的现场管理、安全教育,提高实习质量。
(六)推进系部建设。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系部建设,充分发挥系部在组织教学、推动教研、督导教学、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过程中的作用。
(七)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发挥好教研室的作用,完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遴选制度,鼓励教师从事教研、多出教研成果、参加创新团队、参加业务交流和学习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八)加强教学督导与考核。完善规章制度,以教学督导组为主导,教务处、实训处具体承办,依托视频监控系统,结合教学巡查、教学测评、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听课等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管控,适时处置不规范教学行为,杜绝教学事故。教务处利用监管数据对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学院奖惩机制。
(九)加强教学设施的管理。教务处、实训处对教学设施(设备)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将责任人名单置于设施、设备显眼处。建立报损机制,总务处予以监督,属固定资产部分的,由总务处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保证设施、设备使用率达90%,设施、设备完好率达90%。
(十)构造竞赛机制。组建由院领导牵头的技能竞赛委员会,负责技能竞赛的指导、协调工作,委员会下竞赛办公室,负责审批和统筹安排具体赛事。各系部成立竞赛工作组,负责赛事的报批、筹备及具体实施。逐步建立工作机制,推动以赛代评、以赛代考,通过技能竞赛检查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业水平。组成竞赛精英训练班。
(十一)探索实践中外合作办学。力争于2016年起步,探索中外合作途径、方法,并着手进行实践。
(十二)建设图书馆。电子图书达20万册,纸质图书达30万册。建设1个图书阅览室和1个电子图书阅览室。
八、德育与学生工作
以教育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德育和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通过开办业余团校、业余党校、社会实践等形式,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完善行政值班队伍、班主任、生活管理员构成的全天候管理网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为学生提供周到而热心的服务,以文化育人、以情感动人。
(一)构建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构建起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机制。举办升国旗、一日常规教育、祭扫烈士墓、中华传统教育、学习身边人和身边事、十八岁成人礼等活动,促进德育工作实效。
(二)建设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队伍。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完善行政值班队伍,与学生同吃同住,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信息,以学生处为主体,其它处室协调联动,构建值班协调机制,发现矛盾及时化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好班主任培训,建立班主任工作日志,动员班主任掌握每一名学生的信息,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把安全教育纳入重要教育内容。
(三)探索院系两级管理,深化班级管理。创造条件,将学生工作的重心下移,推行院系两级管理。学生处负责统筹协调,适时组织培训和经验交流;各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负责细化管理。不断健全班主任(辅导员)选聘制度,完善班级考核机制。
(四)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发挥共青团的战斗堡垒作用,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工作,锻炼其组织才能,提高其自身素质,努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全面发展提供锻炼平台。
(五)加强学生社团工作。以专业社团为基础、以特色社团为骨干、以混合社团为补充,搭建和完善学生活动平台。加强学生社团注册管理,强化学生社团的指导,管控学生社团的数量,为每个社团配备1名指导教师,适当补充学生社团的经费,有选择性地吸纳社会赞助,激励学生社团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联谊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与社会合作,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陶冶学生情操,活跃校园文化,激励学生成长。
(六)开发学生第二技能
创造条件,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第二专业技能(如学数控的加学汽车维修与保养、学汽修的加学机械零配件的加工、学旅游的加学会计、学建筑的加学计算机等)或生活技能(如美容、保健、生活健康、家居美化、工艺品制作等)、兴趣爱好技能(如乐器、音乐、舞蹈、美食、球类、棋类等),在所有的高级技工班、预备技师班开设创业课,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拓展能力和生活情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七)建立学生学籍管理信息机制。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健全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实现学生档案信息化集中管理及查询。班主任注重收集学生多方面情况,从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电话家访、心理辅导、激励教育、职业引导等方面的工作,给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八)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严格减免学费、国家助学金申办程序为主体,进一步完善综合奖学金,争取有关方面提供援助,创造条件设立勤工俭学助学金,进一步加大帮抚困难学生的工作力度,扩大学生的受惠面,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九、培训与鉴定
(一)培训工作。在办好学制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办学资源,积极推动开放性办学,发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就业的功能,努力做好社会化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巩固既有社会化培训项目;奋力拓展,积极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大力探索社会化培训向企业员工入职培训、市民生活知识(如家居美化、汽车保养、保健养老等方面)培训、城市文明培训、技能函授(或业余、夜校)培训及专业操作技能短训班的可行性。
1、创业培训(含创业模拟实训、IYB培训各其它培训)年完成300-40000人培训任务。
2、交通类培训(交通分院承担)年培训10000人次。
3、建筑类培训(建筑分院承担)年培训15000人次。
4、驾驶员培训(驾培中心承担)年培训6000-8000人次。
(二)鉴定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所作用,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一步规范校内技能鉴定工作,积极协助推进教学改革和校内技能竞赛;努力拓展鉴定种类,积极开展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加强和企业联系,积极开办企业新员工技能鉴定、老员工技能提升鉴定;近期年鉴定达5000人次,力争至2020年社会职业技能鉴定达到年鉴定8000人次,其中高级技工、技师年鉴定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
十、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
基本建设本着“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的原则整进行。后勤保障工作本着“规范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原则整体推进。
(一)完成校园西扩工程。结合市政府“退城进园”政策,本着“勤俭节约,适度超前,定位科学,配套完善”的原则,于2018年前将原“茂源粮油集团”厂房改造为实训中心,并逐步扩展为六安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校园功能区划分。
1、改造“茂源粮油”厂房7栋,约1.8万平方米,分设为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建筑施工、学前教育、计算机、宾馆服务与旅游、物流与电子商务10个实训基地。
2、新建3栋实训车间,约1.2万平方米。
3、新建学员公寓楼,约1.7万平方米。
(二)积极谋划驾培中心迁址扩建工作。用3年的时间,争取政府及社会各方的支持,将原驾培中心土地出让,重新征地350亩建设综合驾驶培训中心,利用大客车驾驶专业试点单位优惠政策,重点发展大型货运车辆、大型客运车辆驾驶培训,走特色发展之路,引领皖西地区驾驶员培训市场规范化。
1、建设5万平方米汽车驾驶标准化训练场和考场,打造全市一流汽车驾驶员培训考核基地。
2、建设1.5万平方米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构造汽车制造、汽车维修、汽车调试、汽车驾驶、汽车销售等平台,筹建“六安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3、建设考试培训中心,约1.5万㎡(40个标准笔试、20个面试考场,8~10个会议室或多功能厅,供250人住宿的宿舍),承接人事考试、业务进修、继续教育、培训鉴定等全市规范化培训考试任务。
(三)进一步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结合校园文化,按照分片建设、丰富品种、层次优化、彰显特色、宜居宜赏的思路,逐步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工程,让绿地、树木、水体、雕塑、小品、人文标识牌等相得亦彰,规范好养护工作,使“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有着良好的实施平台。
(四)餐饮服务安全实惠。确定专人负责,组建膳食委员会,从食材采购、食品加工、食堂卫生、饭菜价值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饮食安全,确保平抑饭菜价格,丰富花色品种,提供服务水平,提高师生满意度。
(五)严密监管校园卫生。校园是人员集聚的场所,卫生安全要摆在重要位置,要确定专人对校园卫生和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严密监管,不留卫生死角,不存垃圾废物,加强与卫生监管部门的联系,防阻传染性疾病,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保证校园整洁度,保障来客来访的观瞻好感。
(六)全面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效能。建立流畅的后勤保障服务机制,明确分片或分项责任人,积极建设节约型校园,着力控制办学成本。建立并完善校园维修热线,水电工安排24小时值守,形成反映灵敏、报修及时的校园设施维修机制;对建筑设施进行维修,要严格成本预算和核算,严格报批手续;教学设施设备的维修严格报修程序,属于固定资产的,要严格固定资产处置程序。
(七)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职责,摸清家底,强化监管,合理配置,确保国有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和价值增保,促进国有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加强财务预算和决算管理,严格财务报审、报批程序,严格财务纪律。学院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十一、平安校园建设
(一)成立学院维护稳定和安全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为常设办事机构,划分责任片区,明确责任事项,实行重大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对校园周边安全、交通安全、师生人身安全、饮食安全、卫生安全、水电安全、消防安全、运动安全、集会安全,以及舆情状况、信息传播情况、焦点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监控,有效化解矛盾,及时化解纠纷,建设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二)建立维护稳定和安全工作者队伍。争取公安部门支持,设立警备室;划分安全责任片区,明确安全工作责任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建“校园110”,结合校园监控设施和行政值班,实行联防、联动、联控,必要时结合后勤保障,既提供安全保障,又提供周到服务,进一步提高安保工作和后勤服务的机动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大型安全教育活动;将形势教育、安全教育、舆情引导纳入班会课;每年度举行一次消防演练活动;在安全隐患重点区域设置警示牌或张贴警示语;建立安全信息员制度,覆盖每个班级,负责收集整理安全隐患事项和舆情信息,适时掌握安全和舆情动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十二、校园文化建设
(一)精神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主体,凝心聚力,集聚智慧,积攒力量,突出人文精神,着力培养广大师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学院精神理念和精神风貌,为实现学院发展目标构建强大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培育文化元素。将精神文化予以物化,依托校园建筑物或校园环境,进一步构建学院主体文化,提升道路文化,完善院名文化、院训文化、系部文化、班级文化、实训中心文化、宿舍文化,塑造独特学校形象,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增强办学软实力,突显办学成效。
(三)校园文化传媒。办好学院网站、广播站、院报、院刊,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传媒的作用。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努力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领导班子,严格学院工作规则和党政会议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注重调研、科学决策、强化作风、维护团结、尊重实际,经常深入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十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防控机制,明确责权,构筑防腐反腐管控网络,严格报告和审批程序,在完善制度、加强教育上下功夫,做到警钟常鸣,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设立监督机构,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财务报账核查,凡需招投标的一律招投标,切实维护学院合法权益。
十四、加强队伍建设
(一)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严格干部培养、选拔、监管、考核程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任干部,注重后备干部培养,推行轮岗制度,实施淘汰机制,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有为”,让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师资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制定规范,严肃处置违规现象,严肃处置教育教学事故,严肃处置师资队伍装扮不当、举止不当、言语不当现象,形成优良教风;注重师资培训;研究出台教学名师培养和选拔办法,探索专业带头人任期制,到2020年,重点骨干专业中每个专业至少产生1名在国家级赛事上获得一等奖或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产生重要教科研成果的名师,每个专业产生3~5名骨干教师。到2020年,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或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占比达60以上%,专业课一体化教师占比达95%以上;中级职称占比达70%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达30%。
安徽六安技师学院2016~2020师资培训规划表
年度
出国进修
赴企业锻炼
校内
技能提升
交流培训
引进
师资
备注
2016
1
20
30
10
20
2017
1
20
30
10
20
2018
1
20
30
10
20
2019
1
20
30
10
20
2020
1
20
30
10
20
十五、加强行政管理
(一)推行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保证制度流畅的工作机制,促进承办具体事务的部门、机构,将工作位置前移,将管理触角下沉,到工作一线去,到分管区域进行巡查,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二)加强档案管理。完善档案室建设,规范档案资料管理。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保障制度运行的监管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人,明确制度执行人,让制度活起来,让制度说话,让制度管事。
(四)推行党务、院务公开。